一、专业基本情况
吉林建筑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十三五”吉林省高水平一流专业、首批国家级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代码:080203,修业年限:四年,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开始招生年份:1995年07月,相应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所在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专业基础
1 、专业带头人基本情况
肖力光,博士、吉林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建筑工程材料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精品课《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负责人、建设部优秀课《建筑材料》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村镇建筑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专家组专家、吉林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建筑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吉林省油页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吉林省硅藻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新型建材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先后被授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第二、三、四批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八、十、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第一、二、三批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校教学名师、长春市第三、四批有突出贡献专家。主持和承担主持承担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特色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等教研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专项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30余项通过鉴定验收,第一完成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二、三奖17项,其中第一完成人的《吉林省建筑节能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和《尾矿废渣高质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分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100余篇被SCI、EI收录,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20余项。
2、专业教师职称、年龄情况
目前本团队由21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讲师6 人,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省高级专家、吉林省高校教学名师、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创业先锋、长春市创业先锋等。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屋建材学会理事,全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吉林省建筑材料学会副会长、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吉林省建设厅专家委员会专家、吉林省科技厅科技评估专家、吉林省教育厅专家库专家、全国节能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新型建材网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三、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为保证教学质量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本专业紧密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坚持从严治教,强化教学管理,建立了一整套高效有序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建立起了确保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管理,确保了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落到实处,有力地促进了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1)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修改后的计划将进一步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培养 “三实”人才。
(2)实行教学质量监控
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实行教学质量监控, 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本科教学工作基本制度的保证。本专业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考核指标和评估方法, 如, 成立督导组, 请有经验的教授, 检查了解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 每学期组织有关人员深人课堂听课,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情况评估, 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 开展期中教学包括教风、学风、教学环节、教学设备等检查。
(3)严格考试制度
本专业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力度极大,本专业规定,凡考试作弊者,其相应课程一律以“零分”记载,并根据其作弊情节和态度给予记过甚至退学等处分和处理。同时,在考试过程中,本专业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管理措施,如抓好命题、监考等环节,实行A、B卷和教考分离。建立了严格的考试评分制度,各教师在考试完毕后。均要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同时对试卷作出评价。
(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管理制度
本专业建立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管理的相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对论文格式规范、论文考核方式、论文答辩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工作等进行把关和督查,使本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5)拓宽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功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作用
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出人才、成果的场所。如何建设和管理好实验室,使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本专业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全部实验室对学生开放;
2) 成立学生科技活动协会,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
3) 充分利用实验条件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4) 积极开展科研和对外技术服务工作,增强实验室的活力;
5) 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为本科生实习创造条件。
(6)扎实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设计并选拔精品课、优秀课程,制定了以精品课、优秀课带动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近年来,本专业1门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并且要求各位教师认真完成各教学环节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备课(写出高水平的教案)、讲课(每堂课都到达到学生满意)、辅导答疑(每6课时一次)、作业批改(每8—10课时一次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及主要问题的讲解)、成绩考核,同时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所选教材基本适用,能反映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目前在已开设的课程全都选用教育部推荐使用教材、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教材”。
全面加强教学管理。近年来,本专业以“学生评教”制度为核心,通过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风、考风、考纪和学习环节的严格管理,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规范;注意通过优化学术氛围,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优良学风的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保证了本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适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具有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生产、应用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生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对无机非金属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成型加工,新材料的设计、科技开发、应用以及新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
(2)基本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
专业知识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本理论、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之间关系。同时掌握一定的建筑工程相关知识和管理技能。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能力结构要求: 有一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如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如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如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
3 、人才培养特点
吉林建筑大学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以土木建筑为主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我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又是吉林省唯一以建筑材料为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教育基地,在为地方培养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土木建筑类人才方面具有的特殊地位,经过努力和不懈探索,目前本专业已在教学和科研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同行中树立了自己的形象。
特点是: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树立良好的学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符合教育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材料专业规范基础上,突出了土木建筑背景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特色。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许多对于材料基本组成、结构、性能及其相互间基本关系的认识都需要通过相应的科学实践来获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培养计划中,独立设置了5门实验课和四周的集中实训,把实践环节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突出体现了“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的人才培养特点。
(1)围绕专业开展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践行“教学做合一”,坚持开展以专业为核心内容的课外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特色。全面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显著的各项实践活动,成效显著。要求专业课程尽量依据“ 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增加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组织学生开展科学讨论会、报告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组织学术活动。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社团活动,包括组织各类科技小组、研究协会等。始终把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本专业十分注重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成效较为显著。建成了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对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投入充分,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专项、生产实习专项、毕业实习专项经费等。在经费保障充足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不同类型的实习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具备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场所,也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就业培训等各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
(3)体现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以社团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组织各项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了系列活动。“材料之友”社团目前正在朝着更稳定、更协调的方向发展,为广大同学的素质拓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